目录
主要指标
- 总量指标
- 价格指标
- CPI(消费者价格指数)
- 衡量居民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(如食品、住房、交通、医疗等)的价格变动,直接反映生活成本和通货膨胀水平
- 计算采用固定篮子法,权重根据居民消费结构分配,是货币政策制定的核心依据
- PPI(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)
- 反映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,包括原材料、中间品和产成品,体现企业生产成本变化
- 分为生产资料(占80%权重)和生活资料,对工业经济分析更具前瞻性
- CPI(消费者价格指数)
- 就业指标
- 失业率
- 计算公式:失业人口 ÷ (失业人口+就业人口)
- 反映劳动力市场中未就业人口的占比,直接体现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程度。
- 劳动参与率
- 计算公式:经济活动人口 ÷ 劳动适龄人口
- 衡量劳动适龄人口中实际参与经济活动的比例,反映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度和潜在供给。
- 失业率
- 国际收支指标
- 贸易差额:一国在一定时期内(通常为1年)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额,
- 计算公式:贸易差额=出口总值−进口总值贸易差额=出口总值−进口总值
- 外汇储备:指国家持有的可兑换外币资产,包括:
- 现汇(美元、欧元等)
-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头寸
- 特别提款权(SDR)
- 黄金储备及其他证券类资产
- 贸易差额:一国在一定时期内(通常为1年)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额,
- 财政与金融指标
- 政府债务率:一国政府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率,计算公式为:
- 政府债务率=年末债务余额当年GDP×100%政府债务率=当年GDP年末债务余额×100%
- 构成:包括中央政府债务(国债)和地方政府债务(地方债)
- 警戒线:国际公认安全标准为小于100%
- M2货币供应量:反映社会货币存量,包括:
- 流通中现金+单位活期存款+单位定期存款+个人储蓄存款+其他存款
- 政府债务率:一国政府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率,计算公式为:
名词解释
- 失业人口:16岁及以上,无工作。但满足以下条件的人员:
- 近3个月内积极求职(如投递简历、参加招聘会)
- 能2周内立即上岗
- 排除:学生、退休人员、丧失劳动能力者。
- 就业人口:16岁及以上,在调查周内工作≥1小时(含休假、临时停工)的人员。例如:
- 外卖骑手接单1小时即算就业
- 农民季节性务农即使无固定工资也算就业
- 经济活动人口: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
- 就业人口:16岁及以上,在统计周期内工作≥1小时的人员(含灵活就业)
- 失业人口:16岁及以上,无工作但积极求职且能立即上岗的人员
- 劳动适龄人口
- 中国标准:16-64岁
- 国际标准:15-64岁(ILO通用标准)
- 贸易顺差:出口>进口
- 贸易逆差:进口>出口
- M0:流通中现金
- M1:流通中现金+单位活期存款